销售热线: 0371-61937711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德森观察: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问题有哪些?

德森观察: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问题有哪些?

访问量:94 次发布时间:2021-01-13

进一步了解产品详情,咨询:15537156339

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被称为环保“三大战役”。由于土壤污染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等特点,结合我国环保、经济的总体实际情况,在环保“三大战役”中,土壤污染防治将是难度最大的“攻坚战”,也是耗时最长的“持久战”。然而,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很多问题。

 污染土壤修复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土壤污染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摸清
目前,虽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已经发布,明确了全国土壤的基本污染情况,但是由于全国普查点位密度小,无法进行污染详查,土壤污染详细情况仍需进一步摸清,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开展全国土壤污染详细调查工作,了解我国土壤污染变化趋势、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和区域分布,包括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情况,并建立全国土壤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
 
2.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缺少关于土壤污染和防治的专门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只提出了原则性规定,包括防治土壤污染、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水土保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虽然《土壤环境保护法》草案已经初步形成,与土壤污染防治关系较为密切,但其出台尚待时日。因此,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仍是当务之急。
 
3.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基础薄弱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技术复杂,门类众多。相较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土壤修复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真正经济可行的技术路线较少。同时,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种类较少,修复技术缺乏针对性、适用性和整体性,且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工程应用较少。现阶段应用比较广的土壤修复技术有土壤淋洗为代表的物理修复方法,化学固定法,微生物修复法等。
 
4.土壤污染修复设备化、规模化、产业化研究滞后
我国在污染土壤及场地修复技术研发方面比发达国家落后近20年,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存在较大差距,关键修复装备严重不足,很多关键设备和修复药剂依赖进口,制约了修复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例如,土壤热脱附设备、土壤淋洗修复装备。具体来讲,快速检测方面,污染现场的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主要依赖进口,而国产仪器的精度、适用性及可靠性有待提高;在关键装备方面,支持快速修复的自主研发设备才刚刚开始;在工程应用方面,也缺乏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运作的技术支撑。在土壤修复设备方面的研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5.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资金筹集困难
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筹集困难。由于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因此土壤污染的法律责任主体、污染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问题缺乏明确的界定,而土壤修复资金需求量大,防治资金短缺是土壤污染防治中的难点。目前少数比较成熟的商业化项目,主要依托于房地产,由房地产开发商出资,最终由购房者买单。其次,大面积的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费用极大,但目前缺乏责任人,故目前农田污染的修复费用大部分由政府承担。
 
6.土壤污染治理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当前,土壤污染治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体制功能的发挥受到严重限制。土壤环境管理涉及部门众多,监管职权分散,国土、环保、农业等部门间的协调联动缺乏制度保障和约束机制。监督机制缺失,对污染者惩治手段乏力。因此,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革与创新土壤污染治理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环保、国土、工信、住建、农业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协同行政管理机制。
德森环境官方客服
德森环境官方抖音

郑州德森环境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